傳承企業文化的基本特征 高效的企業文化中國化
在21世紀,持續的競爭優勢將更多地出自于流程技術,而不是新產品技術?!R斯特.瑟羅,麻省理工學院斯隆管理學院如果你總是做同樣的事情,你將總是得到同樣的回報?!旣?戴維斯,聯邦捷運財務顧問公司“設計1994”小組成員流程管理就是將更好的工作構想制度化?!獪?達文波特,得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學習……除非我們阻礙,否則它是會貫穿于生命始終的。因此,組織需要自覺地成為學習型的組織,在那里,轉變是一種機遇,人們在工作中成長?!闋査?漢迪成為一個學習型組織是一個過程,該過程有必要使事物不斷運動。當你運動時更容易獲得改變。你靜止地站著時是無法實現改變?!说?韋伯爾我們把公司、產品和其內部的文化看作一個連續體。我們越是依照夢想、使命和價值觀行事,我們就越能取得財務上的成功?!窭赘?斯代田普爾,Odwalla公司聯合首席執行官高層管理的基本作用是創造一個人們能夠理解和評價和我們經營方式的內部環境。我們的工作是創造和破壞——支持個人創造性的同時打破官僚作風和冷嘲熱諷?!挛髅?M沒有給人們提供職位,是客戶給人們提供的。如果你從你如何能夠為客戶服務的角度考慮你的表現,那么你的努力將更好地支持公司的目標,而組織也將更有活力,更需要你?!瑺栴D.阿登人們能理解所聽到的10%,所看到的20%,所做的80%。人們學會開車是在我們必須開車時,而不是從駕駛班中學習?!突谶^去的很長時間里,人們都認為存儲知識可以獲取力量。如今我們必須改變這種想法。當今社會,最有力量的人將是那些通過與別人共享他們所擁有的或他們所能了解的知識而成為知識源泉的人?!_伯特.巴克曼,巴克曼國際試驗室總裁和CEO為獲得下屬的力量、奉獻和創造力,這些管理者正用一個圍繞目標、過程和人建立的更加軟性的、更有機的模型,來取代“M”型硬變戰略-結構-系統范式,把重點從資本的配置轉向對知識的管理和學習,以此作為主要的戰略任務。
中庸之道在現代社會通常被理解為“不左不右而取其中”,事實上這并不是中庸之道的本意。朱熹曾經說過:無一事不合理,才是中庸。中庸主義事實上就是合理主義,而且是大家都達到合理的狀態,即在一個系統中,沒有不合理的才是中庸。這也就是西方管理思想中的“帕累托最優”原理,即在某個狀態下,不存在使一個變量變優而使其他變量變糟的情況。
企業文化建設正日益受到重視,這是可喜的現象。企業文化建設也存在不少誤區,最典型的莫過于政治化、官場化、庸俗化、形式化,簡而言之為企業文化建設的“四化”。這“四化”可不是四個現代化,雖然不一定是主流,但如果泛濫起來,后果也會相當可怕。請看,這樣的企業文化可怕不可怕:一、企業文化建設政治化最典型的做法莫過于突出政治口號,遠離企業實際,滿足地方首長政績需要,打造所謂當地的樣板企業。這類企業多以領導參觀為榮,企業的成就展或宣傳冊,充斥領導人的照片,而少員工的身影。不該上的項目,只要領導說話,照上;不應該安排的人員,只要領導暗示,沒有崗位都要增設一個崗位。還美其名曰可以發揮公關作用。二、企業文化建設官場化企業內部廣設處長、科長,等級森嚴,企業主要負責人分成一號、二號,秩序不容顛倒。討論會上,不分對錯,先比誰的官職大小。審批簽字,梯級呈報,不小心搞錯了先后,就有可能前途不保。上級在下級面前,總是頤指氣使,而下級在上級面前,則只能點頭哈腰。有的企業甚至對下屬見了領導如何打招呼都有詳盡的規定?!肮俾殹痹谶@類企業成了最重要的獎勵籌碼。三、企業文化建設庸俗化潛規則盛行,阿諛奉承成風,老板似皇上,主管如大臣,制度成擺設,人情大于法。部門是山頭,干活分宗派。開會時一團和氣,背地里暗中較勁。打小報告吃香,說實話者遭殃。早上神前祈禱,晚上男盜女娼。員工受傷,醫藥費錙銖必較;行賄官方,大信封鼓鼓囊囊。不在市場拓展上用力,總在偷稅漏稅上用計。四、企業文化建設形式化明明企業只有三年的歷史,也要考據出三千年的文化。找人設計一個符號,就成了企業圖騰,你是日出東方,那我就是月印河上。說到企業的使命通篇都是空洞的想象,講到對員工的要求,盡是道德楷模的幻象,與企業實際完全兩樣。
企業的制度文化一般包括企業法規、企業的經營制度和企業的管理制度。第三種“精神現象說”。認為企業文化是指一個企業以物質為載體的各種精神現象。它是以價值為主要內容的企業精神、思想方式和行為方式,是企業全體成員在生產經營活動過程中形成的一種行為規范和價值觀念。這種提法把精神文化提高到更高的角度,企業文化就是一種精神現象。第四種“群體意識說”。這種學說認為,企業文化是指企業員工群體在長期的實踐中所形成的群體意識及行為方式。所謂群體意識,是指員工所共有的認識、情緒情感、意志及性格風貌。第五種“五因素說”美國的迪爾和肯尼迪在《公司文化》一書中指出,企業文化是由五個因素組成的系統,其中,價值觀、英雄人物、習俗儀式和文化網絡,是它的四個必要的因素,而企業環境則是形成企業文化的又一最大的影響因素。還有很多解釋,看起來是雜亂無章,但是由此判斷只有一個正確的解釋,其余皆是錯誤觀點卻很難辦到。由于是站的角度不同,概括的方式不同,得出的定義也不盡相同。第一種“總和說”描述了企業文化的范圍,第二種“同心圓說”是概括了企業文化的組成,第三種“精神現象說”是重點突出企業文化的核心,第四種“群體意識說”指出員工是企業文化的載體,第五種“五因素說”則是形成企業文化的環境和要素。盡管在文字描述上各有不同,在層次劃分上各抒己見,但有一點是共同的,它們共同表達出企業文化的重要標志或者核心就是企業價值觀??创粋€企業文化的成功與失敗,它的“優”“劣”“有”“無”就是要看企業的核心價值觀,所體現于企業成員所共有的行為方式、信仰和價值觀。定義上的混亂和涵蓋面過廣,使管理者雖然要全力以赴的發展企業文化,但是很多管理者,甚至是企業文化的推廣者實際對于企業文化的內涵和形成認識不足,以點蓋面,走入一個誤區。